在工厂里,换热器就像是幕后英雄,默默地帮着各种设备换热、降温、加热,撑起生产线的半边天。
但就是这么个关键设备,很多人却从来不关心它是否“生病”了,甚至等到产能下降、能耗飙升、设备报警才意识到——啊,板式换热器是不是该清洗了?
一、换热器不清洗的后果,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重
先讲个真实案例。某食品加工厂的板式换热器已经连续运转了一年多,日常也没人关心它,毕竟好好工作的设备是不会引起注意的。
直到某天,产品质量下降,热水温度总是达不到设定值,工艺人员调了一遍又一遍,锅炉压力都快上天了,效果仍然不理想。
最后拆开一看——换热器里头的板片已经被水垢和残渣糊得不成样子,流道堵了一半,热量传不过去,效率大幅下降。结果呢?工厂不得不停产一天清洗换热器,直接损失了好几万,还耽误了订单交付。
这事儿给我们的教训是:换热器积垢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,刚开始可能只是效率降低一点,能耗上升一点,但到了某个临界点,设备就会彻底罢工!
二、换热器该不该清洗?这5个信号说明它已经“生病”了!
1. 进出口温度异常,换热效果下降
换热器的主要任务就是热量搬运工,但如果发现:
加热不如从前了,原本能把水加热到80℃,现在最高只能到75℃;
冷却能力下降,产品温度降不下来,甚至影响工艺;
温度波动大,进出水温度总是忽高忽低,控制越来越难;
这些情况通常是因为换热板片上的污垢影响了传热,本来该顺利流动的热量被水垢堵住了,导致换热效率下降。别怀疑,清洗一下试试,效果立竿见影!
2. 进出口压差变大,流通受阻
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泵的压力表指针越来越高?或者流量计显示的流量下降了?这通常说明换热器内部开始堵塞了。
压差比平时高出20%甚至更多,说明流体通过换热器变得困难;
泵的运行噪音变大,甚至过热,泵在拼命加压,但流速却上不去;
流量明显下降,工艺系统的整体效率受影响。
这些情况意味着换热器内部可能有水垢、沉积物、油泥甚至生物黏附层,如果不及时清洗,下一步可能就是彻底堵死!
3. 能耗飙升,运行成本增加
工厂里的能耗账单,一般都不是一夜之间暴涨的,而是悄悄增长的。你可能没注意到,但如果最近几个月发现:
锅炉的燃气用量增加,但热水温度却不如以前高;
冷却系统的电费上升,但温度控制却不理想;
热泵、风机、压缩机等设备负载增加,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设定值。
这说明换热器内部的污垢已经在影响热传递了,热量进不去,冷量出不来,能源全被浪费了!
4. 设备出现泄漏,板片可能已经腐蚀
换热器如果出现以下异常,千万别忽视:
接口处开始渗水、滴水,说明密封垫老化,或者内部结垢导致应力集中;
换热介质之间串液,本来应该各走各的流体,现在却“混搭”了;
检查板片时发现有小孔、锈蚀点,这可能是结垢导致的点蚀。
长期积垢不仅影响换热效率,还可能腐蚀板片,最终导致穿孔。到时候光是换一套板片的钱,就够清洗十次了!
5. 运行噪音异常,设备振动加剧
换热器本身没什么噪音,但如果最近发现:
流体流动的声音变大,可能是内部流道被部分堵塞,导致湍流增强;
设备振动明显增加,可能是流速不均,甚至局部形成涡流;
泵的噪音加大,甚至有气蚀声,说明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变大。
这时候,你该看看换热器是不是该清洗了,别让污垢影响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三、换热器为什么会变脏?这些因素最容易让它结垢!
知道了清洗的判断标准,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什么让换热器生病了?
1. 水质问题
硬水(钙镁离子高):容易形成碳酸钙水垢,影响传热;
悬浮颗粒多:泥沙、铁锈沉积,会堵塞流道;
高温水系统:水中的矿物质更容易析出,结垢速度快。
2. 设备长期运行未清洗
换热器的污垢不是一天形成的,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如果不定期清洗,最终会导致严重堵塞。
3. 停机后未及时排空
换热器长期不用时,如果没有排干残液,就容易形成腐蚀、微生物滋生,甚至结垢。特别是在食品加工、化工等行业,长时间不清洗,换热器里简直就是个“污垢培养皿”!
四、如何正确清洗换热器?
换热器的清洗方式主要有两种:
物理清洗(拆机刷洗、高压水冲洗、超声波清洗);
化学清洗(循环酸洗、碱洗等)。
最关键的一点:千万别等到换热器堵死才想起来清洗!
总结:早点清洗,少花冤枉钱!
换热器的维护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难。关键是别让它病入膏肓才去救治。定期检查、及时清洗,你会发现:设备运行更稳定,能耗更低,维护成本也大幅减少。